在我這個年紀的女生有一個現象,受高等教育,上大學 上大公司,認真上班。等到發現要結婚時候已經是30後段班。等到真的要懷孕時候已經超過適合懷孕的年紀。孩子們剛剛出生但是爸爸媽媽的年紀已經將近40歲。通常爸爸體力不支,上班勞心勞力,媽媽堅持當職業婦女,孩子們在年幼的時候紛紛被送去托兒所。家裡每天早上晚上都是勞累的一家人。
在養育女兒的前三年,我跟一般上班族媽媽一樣堅持要當職業婦女,社會教育體制之下以前媽媽告訴我們一定要上班留私房錢的老觀念在淺意識內已經變成鋼鐵般的信念。
但就在女兒0~3歲時候也正是處在公司晉升為主管的期間,這10幾年來的累積年資,以及對未來退休計畫的不確定因素 一直相信就是需要再上班。但家庭育兒公司這三重壓力其實沒讓我專心經營到家庭女兒養育。
融入到韓國社會雖然第八年,但是文化背景等差異一直在磨合階段。從女兒一生下來婆婆勸退我放下工作,但是我當下拒絕並不知道這些潛在的影響。
直到女兒滿三歲後一連串跟老公在爭吵跟雙方文化磨合中,慢慢的我開始重新審視整個育兒的價值觀。
在台灣雙薪家庭比例高達應該有95%以上<我是以我周遭的婦女比例來計算> 大家都是送孩子七早到幼兒園,晚上過六點甚至更晚時候才接到孩子,回到家後疲憊不堪的上班族媽媽要用僅剩不到幾小時時間將孩子餵飽洗澡做家事煮飯,到真的完成時間已經是半夜清晨了。隔天一早又是一個清晨的戰爭。一整週的勞累。
漸漸的在2019開始,也是女兒滿三歲起慢慢了解到婆婆所謂小孩子需要媽媽陪伴的重要性,2019開始我的工作時間慢慢以女兒的下課時間調整,韓國幼稚園上課時間10點到下午四點有90%以上的幼兒會全部被家長接走回家享受晚餐跟遊戲區遊玩的樂趣。甚至在1~2歲的幼兒通常媽媽們是下午一點就陸續把孩子們帶走。
在下半年我提早上班提早下班,趕在女兒還可以撐著等媽媽的時間點內盡快到家陪伴她。從那時候開始她漸漸的早睡了。之前總是要到半夜1~3點女兒才會入睡。
但在2020年初一月的時候發生女兒等婆婆接她下課但她突然衝走,一個人跑走走失的迷路事件。婆婆年紀超過70,腳程追不上她。那天晚上整整哭了一晚上。(直到現在時間已經經過七個月我一想到她走失的情況淚眼總是止不住)。走失的女兒被找到後凍傷的臉,冬天的晚上。冰冷的臉回家後馬上咳嗽發燒。這次感冒症狀咳嗽好不了已經快3~4個月間斷的一直感冒。咳嗽。半夜總是要一直抱她。看了很多醫生總是無法根治。
從一月起我更是提早請假,更早回家陪伴女兒。
但就在二月份突然全球發生新冠肺炎。當下我再也不敢讓女兒上幼稚園了。因為在一月之後她陸續咳嗽不根治,一度還罹患一般肺炎,中耳炎。也在全球疫情緊張之下公司配合政府法令鼓勵大家在家上班,彈性上班的各種政策。從二月起就這樣過了半年,女兒不上學,我長期在家陪伴她。之後她感冒痊癒,在後來我幾次思考之前她的症狀可能是類似新冠病毒,但當初並無此篩檢技術也慶幸女兒在媽媽的陪伴下已經痊癒。
之後的我陪伴女兒一度很緊張哪裡都不出門,徹底執行宅在家的宅女。漸漸疫情好轉但是最遠我們也只到人少空曠的戶外。因此新冠病毒影響我最愛的旅遊活動全面停擺,只能寄望未來新冠肺炎結束後全家旅居濟州島的夢。
未來新冠肺炎影響會持續多久不知道,期望能快結束。這場疫情讓我更加堅定提早退休結束上班族生活的動力。
也讓我持續關心在周遭的婦女,希望大家能夠調整養育兒女的腳步,停下來看看這個階段的幼小孩童最需要的是什麼,我想就是媽媽陪伴。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