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很多次鼓勵自己要丟雜物,因為沒雜物家裡就會清爽,但人的惰性習慣是一點一滴長年累積下來的。現在的我雖然盡力在清理雜物,但捨不得的多年情愫還在心中。韓國對於中古家具的愛好度可以說是非常低,通常搬家後前屋主的家具是要馬上清空,新房客只需要一整間空屋,也不愛用別人家使用過得家具物品。所以一般出租公寓內等都不會附上家具的。因為沒有人喜歡用過的物品。
這就讓我想到對比的周遭親友。通常家裡的一個房間以上或是一整個家都是因為家具雜物捨不得出租給其他人,就讓雜物跟家具住在一個可以生出現金流的資產內。然後再辛勤上班去賺一份安定的薪資。
殊不知道只是一個捨棄的動作可以讓家中滾出現金流,可以讓辛勤工作的勞力馬上下降為一半。
在學校讀書多年但是偶爾會覺得周遭的親友們算數都不太靈光。這樣簡單易懂的加減算數都在上班族意識內被捆綁住。資產運用靈活可以讓人及早脫離上班跟被金錢捆綁的迷失。可能馬上可以進入退休的模式,讓自己做真的有想做的事情。或任何自由的時間運用。人生到40其實已經過了一半。把握當下時間。
現在正在租屋或是執著買三房 四房的朋友也可以馬上看看家裡的狀況。是不是正有一間還是兩間以上的空房正被雜物等佔用生活空間。想想假設把雜物丟掉多出來的空間,可以為家裡帶來多少正向現金流。改租屋兩房。省下每個月一萬元以上,或是省下空間變成一個舒適的睡眠空間讓自己跟家人賺到更多健康。
購買慾望隨年齡增加,越來越少購物慾望,但是即使買每年每季度每個月也是都買一樣的東西。所以買一丟一的實踐守則也是要繼續加強。
先前提到退休的學長他目標是過極簡單的生活。他說未來他的家裡不需要任何裝潢。就是單純的一個空間,而且也規劃未來養老的房價不超過新臺幣500萬。所以他即使手上資金充足選擇45歲退休也不會有任何的風險。
退休在40歲可以說是一種對自己生活方式的改變,不是什麼都不做,是要重新將自由權放在自己手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